摻鉺光纖作為光源方面的應用介紹
發布時間:2023-01-15 點擊次數:208次
摻鉺光纖作為增益介質,當光入射到光纖中,由于介質的吸收,入射光所攜帶的能量將介質中的電子激發到較高的能級。通過弛豫現象,電子從高能級躍遷到基態而釋放能量,發射出光子。受激輻射躍遷發出的光波稱為受激輻射光。用光子能量較高的光源進行抽運,可使得受激輻射所占的比例大于自發輻射。在存在增益的條件下,受激輻射所產生的光子繼續誘發受激輻射,使光子流增強,信號光被放大。摻鉺光纖在光纖激光器、放大器和傳感器中有著廣泛的應用,下面主要介紹摻鉺光纖作為光源方面的應用。
1989年,E.Desurvire與J.R.Simpson等人提出了摻鉺光纖光源的物理模型,并運用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對物理模型進行了描述,奠定了摻鉺光纖光源研究的基礎。在對摻鉺光纖光源的研究中,最著名的是由斯坦福大學的P.F.Wysocki等組成的研究小組。
他們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,對摻鉺寬帶光纖光源進行了全面的理論和實驗研究。到1995年,P.F.Wysocki等研制的摻鉺寬帶光纖光源已經比較完善,并進入實用階段。其光源性能指標為:輸出功率>10mW,譜寬>25nm,平均波長穩定性<1ppm/℃,該參數已經能滿足慣性導航級別光纖陀螺的要求。近年來,關于摻鉺寬帶光纖光源方面的新文獻報道已較少,表明國外在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。